连中三元
- 连中三元拼音:
- 「lián zhòng sān yuán」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 - 连中三元解释:
1.旧时指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接连考取解元、会元、状元。
2.比喻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得胜,或在一项比赛中连续三次取得成功。
三元:科举制度称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、会元、状元,合称“三元”。接连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。
“连中三元”是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,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,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,接连考得“解元”、“会元”、“状元”。这种说法大致出现在宋代。宋代及以后的科举考试中,读书人先在县、府参加考试,通过考试的称为“生员”,俗称“秀才”。考得“秀才”之后,才算获得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。接下来,首先是参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举行的“乡试”,又称“秋闱”。此考连考3场,每场3天。乡试考中,称为“举人”。“举人”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,中举者正式跨入士大夫阶层。清代讽刺小说《儒林外史》中的“范进中举”段说的便是乡试中举的情形。在“乡试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“举人”,则称为解元。
通过乡试的举人,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“会试”和“殿试”。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,也称“春闱”,同样是连考3场,每场3天,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。会试考中者,称为“贡士”,贡士第一名称“会元”。贡士”可以参加接下来的四月份的“殿试”,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,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出题,并定出名次,第一名称为状元。自古言:“文不称第一,武不称第二。”客观地说,要在文科考试中做到“连中三元”,确实相当难。据史料记载,历代数下来,总共出现过17次“连中三元”的情形,另外还有2次武科举的“连中三元”。
- 连中三元出处:
-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十八:“论他的志气,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,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,真个是足蹑风云,气冲斗牛。”
- 连中三元例句:
成语出处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接连三次中头名。
1. 背面中间刻有大运一生,由连中三元的图形环绕,可谓是福气好运环绕一生。
2. “名列前茅”、“金榜题名”、“连中三元”、“鲤鱼跳龙门”、“才高八斗”、“成竹在胸”、“如登春台”等菜名也走上了餐桌。
3. 这一称号就是连中三元,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、会元、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。
4. 眼下对内,内阁有连中三元,天下奇才的商辂。
5. 他祖籍淮南广陵府,后来爷爷连中三元,官至从六品的知州,却英年早逝,只留下他父亲一个儿子。
6. ,姜钰又是一惊,连中三元,这次比前面的梅开二度更夸张,凑到床边皱眉问我:“你知道我是谁吗?”。
7. 白一凡如愿以偿的考进书院,随即连中三元被皇帝钦点为状元。
8. 唉!反正王木木这晚,要一日三餐、要三顾茅庐、要举一反三、要一日三覆、要连中三元、要阳关三叠、要三曹对案、要三马同槽。
9. 赵三元,单从这名字上看,就知道父亲对儿子的希望有多深,希望他能连中三元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国学兔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guoxuetu.com/chengyu/6280.html